资料题名:重修凤翔寺碑
客观题名:
其他题名:
作 者:(明)了睿 撰,曹振德 书丹
年 代:清嘉庆二十三年
查看1818 年历史年表地 址: 北京市,
查看中国长城建筑数据库记载的本地区长城建筑情况原物材质:石
原物状况:
原物分类:施工碑
数 目:1
尺 寸:
语 言:汉语,
内 容:
重修凤翔寺碑
盖闻昙花现瑞②。正法大阐乎西乾③;奕果流芳,像教盛行乎东震⑤。肇因梦警汉帝⑥经寄腾兰⑦,自尔历代圣主贤臣,良宰高士,莫不尊崇护持;乡庶里老,咸知坂依致敬。良由劝善兴福,实有利于国家,秉戒严身,诚裨益乎风化。故金容梵刹,昭布寰中,贝叶真文⑧,流通海内。然虽佛土庄严,福属人天善果,要知净土布施,即为般若根基⑨。若非推果寻因,切须求田下种。故经云:“诸法常无性,佛种从缘起。”是三宝为世出世真正福田⑩,良有以也。凤翔寺古称仙圣传院,至大金始易今名,虽无碑迹可考,故老相传,皆言建自唐朝,旧基规模宏大,历经朝代兴废叠更,不无将大就小。院有古柏二株,老槐一株,其槐岁久中空,上则枝叶荫覆,中则圈养牲畜,其大可知也,似是千余年物,故居人皆言唐柏唐槐。又有石幢二,一镌尊胜秘密咒,旁镌大辽太平二年三月立⑪。乃唐开元不空金刚三藏译⑫。一为通辩大师之塔,制法如幢,考之乃金时物。按怀柔县志:“仙台在县东南十里,下有深洞,可容八、九十人,今寺基漫高,不过四尺许。传言天王殿止坐其上,故人行殿内,蹋地作空洞之声云。”寺于乾隆末年凋残特甚,尚乏香产,故无僧住持。乡人解琳、王亮二善土,目睹败椽破瓦,殿堂颓毁,悲如来披席片之衣,大士饮烟霾之疬,黄叶聚长廊,无能变金钱布地,青蒿生潢院,岂可做瑞草呈香,鼠窜朽柱,猬宿烂墙,鹊噪凄风,狐鸣冷雨,愍此千年佛地,将作荒丘,不忍古刹湮没,乃相与发心,募资修理,先建大殿,东西房共九间,佛菩萨、祖师、伽蓝诸像,皆重庄塑。余工未尽,意俟后缘,迄今二十五年矣,解某物故,王某续有栽培,又建天王殿三楹,住房三间,请僧法幢,为寺焚修,并延十僧启唪经道场七七日⑭,其乐善好施之心,津津不倦。初修大殿因监视不善,年来每雨便淋漓渗漏, 倘遇倏尔倾湫,诚恐难支。住持商同善士,愿募修复,解某子福成者亦预焉。仙台合村并解氏族人,皆欢喜乐从,即各领疏转募,遂鸠工庀材,于是年二月兴工,至九月告成。曰佛殿、曰东西耳房、山门、围墙并诸圣像,庄严夺目,焕然一新,住持法幢念工非一力,假众力以合成,事属多人,种各人之福果,一瓦一砖,皆为最上良因, 粒米文钱,尽是菩提种子⑮。若无文以纪之,厥德不几泯乎,乃执礼请予言以勒诸石,予嘉其志,为述始末,冀彰众善,永垂不朽云尔。
红螺山古大明寺沙门了睿撰文
怀柔县县学增广生曹振德书丹
大清嘉庆岁次戊寅菊月下浣谷旦
主持法幢率徒侄界净谨立
附 注:
重修凤翔寺碑
了睿①
《重修凤翔寺碑》为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怀柔仙台凤翔寺住持僧法幢,为纪念仙台人解琳王亮及其后人两次重修凤翔寺,请当时红螺寺天朗法师撰文建碑的碑文,原碑今存于凤翔 寺,保存完好。
【注释】
①了睿——即天朗法师,彻悟醒公大师的高足弟子,彻悟大师于嘉庆十五年(1810年)圆寂后,天朗继任红螺寺住持。
②昙花现瑞——昙花,仙人掌科,夜间开花,第二天清晨即凋萎,故有“昙花一现”之说,但佛教认为:转轮王出世,昙花才生,故称昙花现瑞。
③正法大阐平西乾——正法,佛教称释迦牟尼所说的教法为正法。《杂阿含经》第二十四:“出兴于世、演说正法。”西乾即西天,古代称印度为西天,正法大阐乎西乾,即释迦牟尼 的教法,是阐明于印度之意。
④奕果——奕为姣美之意,奕果意为善果。
⑤像教盛行乎东震——像教,即像法,泛指佛法。唐刘得仁《送智玄首座归蜀中旧山》:“像教得重兴,因师说大乘。”东震,指中国,震即震旦。印度古时称中国为震旦。郑振铎
《中国俗文学史》第十一章引《药师本愿功德宝卷·药师如来》:“盖闻一时佛在东震举起,大地众生无不瞻仰。”像教盛行乎东震,即佛法在中国大地盛行。
⑥ 肇因梦警汉帝——佛教传入中国,肇始于后汉。后汉明帝夜梦金人,特派遗郎中蔡愔,博士弟子秦景等前往西天取佛经。
⑦腾兰——指迦叶摩腾和竺法兰。蔡愔等在月氏遇到来自天竺的迦叶摩腾和竺法兰,便将二人迎来中国,并带来了佛教经文,故称经寄腾兰。(参看《陈大忠撰重修红螺山资福寺碑》注释⑤。
⑧贝叶——印度贝多罗树的叶子,用水沤后可以代纸,古代印度人多用以写佛经,故称佛经为贝叶真文。
⑨般若——梵文的音译,一译波若,意为智慧,佛教用来指如实了解一切的智慧,大乘佛教称之为“诸佛之母”。
⑩三宝——见《陈大忠撰重修红螺山资福寺碑》注释⑳,为世出世,不详。
⑪大辽太平二年——太平为辽圣宗耶律隆绪的年号,太平二年为1022年。
⑫不空金刚——(705—774)北印度人,幼年来华,为唐代大译家,开元三大士之一。
⑬菩萨、祖师、伽蓝——菩萨,梵文菩提萨埵音译之略。意译“觉有情”或“大士”。祖师,佛教称创立宗派者为祖师。伽蓝,僧伽蓝摩的略称。
⑭唪(feng)——唪经即大声念经。道场为佛教进行大规模诵经、礼拜的场所。七七日为四十九天。
⑮菩提——梵文音译。意译为“智”、“觉”、“道”等。佛教用以指觉悟的境界,觉悟的途径等。
其他记载:
国图编号:0
图 片:
点击小图查看大图,点击大图隐藏大图
图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