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行在穿行之外——与小站朋友一起跨越赤城长嵯(下)
|
长城小站是由志愿者支持的公益性网站,无固定经济来源。2012年小站台历是由各方网友赞助图片、设计、印刷精心制作的纪念品,用于小站运营经费筹款。 欢迎您购买小站台历,支持长城小站与小站博客的发展。 |
|
五、二道凹的早晨
清脆的鸟鸣早早把我吵醒。5:00,随隔壁帐篷的窸窣声一起起来。原来是闷闷。我们一起走进村子里。闷闷,正如他的名字,不爱笑,也不爱说话,一只硕大的背包,加上雄健的身体很是威武。这次穿越,除了背包他还提着一个大摄影包,是地道的摄影爱好者。他告诉我,爱拍生活情趣较浓的被专业摄影师不屑的沙龙作品。走之前,看过他的作品“风中的小草”,很见功力。我始终崇尚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也喜爱看“高于生活”的作品。我们边聊着北京摄影器材和户外用品市场。
四周的有一点潮湿,空气中夹杂着植物若有若无的清香。两户村民都早早起来了,男人挑水、女人抱柴烧火,把二道凹的早晨搞得很有生气。于是村子里面有鸡鸣,有狗叫,也有了淡淡的炊烟。
二道凹的村后有三株大松树,村前是一株生命力顽强的大梨树。说其生命力顽强,是因为粗大的树干被外力削去一半,仅存的一半还有一个洞穿的缝隙,但它依然枝繁叶茂。上次五一来的时候正值灿然花期。标志明显的几株树和四周城墙般的嵯构成了二道凹独有的特色。第一次来的时候认为大松树处应有庙的遗址,由于时间关系没有细看。这次径直奔树下,却发现树旁没有容下庙的平地。
朋友们陆续起来了,分别到水井边的石槽里洗漱。借机爬上村东的嵯上,居高临下地拍下了宿营的一张片子。
6:40,我,随手,阴转晴,老狄,按计划返边墙梁,寻找唐长城遗迹。二道凹距边墙梁三里路,大约半个小时的路程。登山后我们穿过几道峰火台,靠近边墙梁正对的悬崖。根据司令交待,很快在望远镜里找到了那条古老的长城。此段长城遗迹已仅为一道碎石。据成大林先生考证,这是当前赤城县仅存的一段唐长城,大约50多华里。由于雾大,望远镜勉强可以看到长城废力的爬行在山脊上,往西蜿蜒。坐在嵯上,尽管没有昨天的危险的高度,但足以让人心颤,有莫名的兴奋和骚动。正如随手说的,大脑随时会出现空白点,使得自己走向临空的诱惑。小心翼翼地控制情绪,俯视嵯下村落农田。“阴转晴”发挥了效应,太阳逐渐驱散雾气,光线变好,于是诞生了阴转晴“灌水之南阳、航拍之大寨”的作品,还有老狄的“长嵯四侠”的作品。也相信在随手的三角架上定为出现惊世绝作。
怀疑我们正对下面的村庄就是羊子提到的名旺庄,那里有古长城,并是长嵯最佳拍摄点。在他的摄影集里有名旺庄长城(积雪庐之羊子影集)。由于提前看到唐长城,在到达边墙梁之前我们便下撤返回。
现在后悔前一天晚上没有听随手的建议,错过边墙梁。后来司令告诉我,边墙梁上面有古长城遗迹,很宽的土基,也为唐代所筑,而且边梁上住有修建长城的后代。又一个遗憾留给下次。
老普和擦擦在我们下撤时才上山,拍了野花丛中的峰火台。
充裕的时间安排,我们又享受了一把丰盛的早餐,喝够了苦香的咖啡和甘美的果酒。大梨树下,留下我们十三位背包族的珍贵合影,后面的背景是二道凹村和那三株老松。
10:30,出发。
感谢二道凹,默默地走进了我们的记忆,我们也在此刻下了流星般的轨迹;告别二道凹,这个与我有着不解之缘的地方。
不再回首,我会再来。
六、到胡山庄
沿二道凹北行有路上山。山里的路就是很奇怪,本来上次来时走过的路,这次却又把我们引入迷途。山脊上平坦的草地,朋友们坐下来休息。我匆匆寻找正确之路。几番左突右刺,分析权衡,最后我们选择了一条幽静的下山之路,两旁是绿色丛林,走在其间感觉特棒。但每一个分岔的选择我还是心怀忐忑。真怕让疲惫的朋友走冤枉路。向导呀,要担负多大的责任。
终于遇见一位放牛的老乡,我的大救星。与老乡攀谈,尽量获取更多的信息。哈哈,点8和闷闷捕捉到了骡子打滚的镜头。在老乡那里我们证实了所走的路的正确性,并得到了下山就是胡山庄,出沟五里就是长伸地这个激动人心的消息。阿弥陀佛!
胡山庄,有过一宿之缘,不再陌生。一位痴呆妇女以手舞之、足蹈之,哇哇狂喊的方式欢迎我们,相对街上冷陌的人们倒有几分亲切。“她遇到了同类。”老狄言。几个人围坐在水井边的房子内打麻将,自得其乐。里面竟有靓色的女子。我告诉朋友们,由于此处没有了物质吸引,如此美女已为稀物。
走在出谷的路上,朋友们大谈周围丹霞地貌。如随手所言,什么时候如此专业的话题在我们之间如谈家常。
缺水的山沟不怎么好看,脚下的路显得有些漫长,我借机向他们抱怨北京地区过度开发地下水的后果。走在身边的随手一次次问我脚下的行程,目光中充满怀疑。哈哈,我的语言对于他来说也如这里的山路,充满诱惑和琢磨不定。
但,峰回路转,长伸地已经出现在我们面前。古围墙触目惊心的残缺和古朴凝重的黄色昭显出历史文化神韵,引人遐思。13:00,到达长伸地。
七、镇虏楼上神灯在闪亮
长伸地是这次穿越的终点。这个地方我也是今年才发现的,先后来过几次。只所以把这里定为一个看点,主要因为这里有保存较好的楼子和古堡结构。楼子叫镇虏楼,有匾为证,建于万历年间。堡子有北城门、古戏楼和演兵场。这些建筑距今420余年。
菠萝和格桑早已到达长伸地,在镇虏楼上胜利高呼。我不知道昨天受伤撤下火线的格桑是怎么爬下楼子的。
我,随手,Onon在堡子内拍摄城门和街道,见到朋友们开始陆续登上楼子。
镇虏楼是一个空心楼子,在电影《大决战》中作过聂帅指挥部。二楼上三楼瞭望台是人们在两壁后凿出很浅的窝。上攀时需双腿叉开,双手撑住两壁。大概有四、五米高吧,反正如果脚滑失足肯定够呛。以前来的时候一直没敢上去。看着朋友上楼,一点点积攒自己的信心。惊叹擦擦胆量,佩服点8的攀岩技巧,老狄的姿态不雅但很实用,羡慕菠萝的几上几下和英雄救美。看着MM们都一个个上去,只得硬着头皮向上爬。经过一上一下的试验,却发现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难。瞭望台上举目远望,远近城堡山川尽收眼底,有指点江山的气度,更觉神采飞扬。MM们摆开靓姿,猛烈狂拍。
镇虏楼上,我见到了神灯。它非常漂亮,安静地坐于一隅。默默地工作着,刚刚为他的主人贡献过丰盛的午餐。
总结一路行程,满意指数可以达到★★★★吧,尽管少了菠萝和格桑,但我们最终还是相聚在镇虏楼上。镇虏楼上,神灯在闪亮,为我们愉快行程划了一个完美的句号。或许还是一个意味深长的省略号吧。
从瞭望台下来,朋友们认真地为楼子拍照。点点8848认真地填着长城敌楼普查表。之前我才看了这张精心设计的表格,很细的。小站人在做着看似微不足道,但却实实在在的事。将来会整理出系统的长城资料。以后徒步要带上,做些举手之劳的事吧。点8有着很好的文笔,走之前的晚上,我看了她的一篇musicbeer的碛口听唱,写出了很浓郁的西部风情,她很爱思考。带Onon和擦擦跑了很远拍摄堡子全貌,她们认真的拍摄精神令我感动,顶级的设备令我羡慕,同时优美的摄影姿势被我抓到。
感谢老普,老狄拍下的那些详细资料,希望通过大家的努力能够得到人们特别是当地各级领导的关注。
此处需要点名在这次穿越中没有保持住“晚节”MM们,没有登上楼子。她们是:Mini,Taxiti,燕燕。哈哈。
八、告别,省略号意味深长
背依长伸地,远景镇虏楼,有了我们这次活动的全部合影,十五位大侠和那位可爱的司机。16:00,我们握手告别。
有了长城,我们相聚易,相识易,相别则无限的怅然。两天的相伴行走,共阅这方山水,有惊叹,有共鸣,也有遗憾……共同的经历,在我们彼此的人生中都留下了或深或浅的记忆划痕。
汽车绝尘而去,带走了朋友们火热的激情,也带走了我心里的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它马上变得空空的嘛。此时我想起了随手的那句话,“这回你就栽进来了。”
几天来,自己一直在这次相聚回忆中兴奋着、激动着。朋友们在小站上掀起了一阵赤城长嵯潮。每天无数遍刷新小站论坛的内容,象丰收的老农一样收获着朋友的照片、随想,收获着共同的记忆。
我呢,则认真地整理,打包,收藏。
附:关于长伸地和镇虏楼的补充资料
网上朋友们多次问及此堡的历史与现在情况。由于没做更为深入的调查,只能暂说大概,待以后进一步完善。
相传,古代一位姓常的武将镇守此地,屡胜不败,人称此地为常胜地。后误为长伸地。又据《赤城县志》载:此村旧名“外十三家”。《读史方舆记要》载:“旧为朵颜所窃据,万历七年收复,十年(公元1583年)筑堡戍守,名长伸地堡。《北中三路志》:“旧外十三家,嘉靖中为史、车二酋盘踞,隆庆四年内徙二酋,万历七年始开复疆土,修筑堡墙,周一里八步,高三丈五尺,皆砖砌,楼二座,南北门二座。 镇虏楼可能为“楼二座”其中之一座。
现在的长伸地是一个行政村,共有200多口人,村内住宅还基本保持当初建堡者结构,街道布局整齐,村东有京蒋线公路穿过(北京到赤城蒋家堡),南距北京延庆45公里。2000年,周晓文导演的影片《二嫫》以此堡背景拍摄;老狄的小站论坛上“图说长伸地和镇虏楼”系列真实再现了该堡现状。
山居秋茗于
2004-06-17 16:25:02 发表在分类:
小站点滴 中
(48828次点击)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