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古人对话
 大道之不行也久矣!士不可以不宏毅,任重而道远。 

2007-10-20 Sat

诞日发贴:冲要两河口(六、3)司令诗书合创之庐主助之。地形图

长城小站是由志愿者支持的公益性网站,无固定经济来源。2012年小站台历是由各方网友赞助图片、设计、印刷精心制作的纪念品,用于小站运营经费筹款。
欢迎您购买小站台历,支持长城小站与小站博客的发展。
3、南下斜坡岭
笔者在阅读现代有关著作时发现,因史料记述简略,部分人士对嘉靖二十七年北虏入寇路线认识模糊,亦不曾实地勘验,以致引起误判。
一些人判定,该路线应为:两河口至镇安堡、至云州堡、至赤城堡、至雕鹗堡、至长安岭城、至土木堡、至怀来城、至隆庆城、至永宁城(以西线表示)。该路线为大路通途,足可容数万虏马迅速通过,亦成为想当然之路线。而却将诸多史料所提“斜坡岭”忽略。
《宣府镇志•征战考》:“……而虏遂由镇安斜坡岭南下,寇隆庆、永宁矣”。
《赤城县志•武备志•塞垣》:“……敌乘间由斜坡岭入,南下寇隆庆、永宁”。
“乘间”,利用两山之隙,由斜坡岭插入,而非云州大路。
部分研究者或许并不知斜坡岭在于何处,成为误判原因之一。斜坡岭,自永镇堡旁胭脂沟、窑子沟口始,向东分别通往后楼、前楼。沿途地势较缓,有大片斜坡,当地亦称斜坡梁,其北端最高山脊为北高山。北虏再由后楼、前楼沿河谷南下牧马、龙门等堡。再经样田、滴水崖沿白河向东南,直接进入隆庆、永宁之间(以东线表示)。俺答老谋深算,每次入寇路线,焉得让官军处处算定?
上述史料及地形已明确说明。因此,实际路线恰恰与现判断相反,北虏自斜坡岭东进而后南下至永宁、隆庆、怀来,其入犯路线应为东线。
西线地名,史料未曾提及。若选择自河谷西走云州、雕鹗,却在其之前先东走斜坡岭,如此可谓南辕北辙,绝无可能。若由斜坡岭东南抵达滴水崖,再向西回绕雕鹗、长安岭、土木,再东进隆庆,需多走近百里路程。
无论实地抑或史料,均无法解释西线问题。
虏骑前锋自镇安堡南下十七里,便抵达永镇堡胭脂沟、窑子沟口,开始沿斜坡岭东进。时永镇堡官军已接烽火传警,隐蔽于沟口两侧山腰部,忽然施放火器。因北虏势大,随即撤退。北虏虽死伤十数人,但并不纠缠,继续由胭脂沟、窑子沟沿斜坡岭向东,十八里到达前楼、后楼,二楼南北间隔三里。而后转南,经白河支流河谷,南下八里至牧马堡,十八里至龙门所,十四里至蒋家堡。
此时,南下道路分为甲、乙两条。
甲路、由蒋家堡继续南下十四里至样田堡,由样田堡偏西南下,此路在四十里长嵯以西。沿白河谷七里至上马山、三里至下马山、再三十里到达隔河寨,即红河、白河交汇处。由此折东沿白河川三十二里至滴水崖堡(现称为后城子镇),继续向东南,沿白河经宁疆堡(嘉靖二十八年建,现称下堡)二十三里至靖胡堡。靖胡堡向南十四里翻越黑峪口,便下至隆庆、永宁一带平川。
滴水崖堡以北,红沙梁以南,有丹霞地貌,长四十里,浩荡立于群山之中,崖头高耸,垂直百余米,名曰四十里长嵯,无人可以翻越,只可绕行。
靖胡堡,《清史稿》改称靖安堡,进而俗称白河堡。《读史方舆纪要•北直八》称:“靖胡堡,(永宁)县西北二十里,故夷巢也。嘉靖三十五年,新筑此堡,周二里有奇,北面阻山,东、西、南三面临河,称为险要。其东河沟无边墙可据,为极冲”。嘉靖二十七年,靖胡、宁疆等堡尚未出现,笔者暂借此处作为地标。
甲路由样田至上马山、下马山之间,向东又分出一条大沟南下,经明旺庄出青罗口抵达白河川,该沟长二十四里。青罗口东距滴水崖八里,西距隔河寨二十四里。北虏可由上马山分两沟行进。
白河在白河堡转向东,沿峡谷流向密云。由白河堡向南偏西甩开白河翻黑峪口,西南三十八里便可直抵隆庆州城,偏东十七里,可至永宁城。北虏到达黑峪口,可自由选择东进或西进。
乙路、由蒋家堡向东十四里,翻红沙梁转南,此路在四十里长嵯以东。再经长伸地堡、宁远堡(今上堡,嘉靖二十八年建)六十里至滴水崖堡以东骆驼山,与白河川会合,可与甲路东西合为一股。
此时,若经骆驼山向南涉白河,不经靖胡堡道路,而经常胜庄沿大沟南下二十八里,翻黄峪口便至隆庆永宁一带平川。
上述两条道路,北虏早已勘查明白,笔者多年间亦曾数次行走勘验。若走样田堡南下白河谷,极为隐蔽,出官军意料之外,绝无埋伏。白河谷梁上平坦,亦可选择上下同时行走。如此会收出其不意之效果。该白河谷狭窄,两侧壁立,现今建有拉砂石车辆土道。八十年代初,笔者曾驾驶吉普车两次穿越其间,冬季逆流而上,夏季顺流而下,足以证明当年北虏大队能够于此处通行。因此,北虏选择此条路线可能性极大。
笔者认为,数万北虏南下,如浩荡洪水,进攻正面极宽。若只选择一条道路行进,纵向会出现四五十里马队,出现拥堵,滞迟行动。因此,北虏会选择多条山沟同时南下,合而分,分而和,相互策应。北虏会分别选择由骆驼山、青罗口、隔河寨等口出,沿白河川南下。然大队人马应由较宽缓之样田至隔河寨河谷通过,然后经滴水崖、黑峪口抵达隆永间。
明代,自长安岭城以南向东至白河堡、八达岭外岔道一线以北,归属宣府东路防守,此地距明陵、京城极近,仅有南山之隔,防守形势最为紧要。
隆庆州城,其东三十五里为永宁城,其西四十里为怀来城(今为卧牛山怀来老城景区)。延庆妫河川以南山地,为明陵、京师防线。灰岭口、柳沟、小张家口、大小红门、岔道等处隘口,东西一字排开,均有重兵把守。北虏由宣镇北路入境,抵达宣镇东路后,便开始破堡、杀戮、抢劫,并未南犯岔道一线。
北虏九月初十自两河口入边,九月十三日攻隆庆州城,九月十五日开始自隆庆返回。其间,除永镇堡零星抵抗外,沿途城堡,官军把守城门,远见虏骑沿城外河谷南下,并未作丝毫抵抗。
镇安堡之困境,被《读史方舆纪要•北直九》所记录:“朔骑乘之而下,势若建瓴,凡入内地,堡辄被困”。堡辄被困,正是当年官军被动挨打之写照。

图1:手绘十万镇安两河口一带地形图。
图2:上马山北宋千年古榆




本贴最后一次由诗书修改于2007-10-21 00:32:49





诗书于 2007-10-20 20:57:49 发表在分类:明边专论
(48122次点击) | 标签:  



 评论
 · 发表新帖
 留言总数0帖 页次:1/0 每页:20条 


Power by 长城小站, Ver1.0 update at 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