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人的老J
 从野人,到长城 

2007-08-10 Fri

湮没于嚣市之中的昆明东、西寺塔

长城小站是由志愿者支持的公益性网站,无固定经济来源。2012年小站台历是由各方网友赞助图片、设计、印刷精心制作的纪念品,用于小站运营经费筹款。
欢迎您购买小站台历,支持长城小站与小站博客的发展。
因公事需与客户商议,2007年7月31日飞昆明。临走的前一天,阿印告我昆明有寺曰:常乐寺,建议我去看看并拍照片。

说真的,首次去昆明是20年前的事了,再去昆明是从泸沽湖、丽江、大理返京时顺道停留半天,对昆明的了解甚少,买了一些有关昆明的书籍,但也未注意到常乐塔。赶快到网上一查,还真的查到了常乐塔,也知道了常乐塔即为东寺塔,其对面西侧还有一座西寺塔,两塔皆为南诏古国的遗物,说来也相当于大唐之时,距今有千年的历史了,如此古塔那有不看之理呢?

安排好了商务活动,终在乘飞机当天的上午抽空去了一趟昆明的步行街,也即双塔所在的那条街。当然,我所居住的宾馆距这条街步行也就20多分钟,也使我有了充分的时间保证了。

昆明不愧为春城之誉,中伏盛夏满街皆是穿着秋衣外套的当地市民,只有我们这些来自酷暑中的游客才让人想来原来现在还是伏天,我们就像昆明街头的另类,穿着短袖衫缩着脖子,冒着不时飘来的蒙蒙细雨,大昆明的街头匆匆而行。

据说,昆明市内共有四座塔(其实官渡区还有三座塔),分为南北两组,南边的分立在书林街和东寺街;北边的位于华山东路中段祖鼻山顶的大德寺内。四塔南北遥相对峙,这就是昆明东西寺塔和双塔。此行,顺道所拜谒的便是昆明的东西寺塔。

关于昆明东西寺塔,最早见于明代陈文等纂修的(景泰年间)《云南图经志书》中的“古迹”条:“双白塔,在城之南,一在觉照寺,一在慧光寺,相对而立,蒙氏嵯颠所造。”所以通常东寺塔又称觉照寺塔或常乐寺塔;西寺塔又称慧光寺塔。

相传昆明东西寺塔为南诏弄栋节度使王嵯颠所建,《南诏野史》记载说:他修完了大理崇圣寺的三塔之后,才来昆明修塔的。修塔的时间是在元和之后、太和之前,有的还断定是在宝历元年(公元825年),负责施工的是唐朝名匠尉迟恭韬,后人则误认作尉迟敬德。

东寺塔高40.57米,西寺塔高30.54米,塔形皆为密檐式,和内地陕西、四川等地所建的塔形一样。东西寺塔塔上砖头都印有汉文和梵文的窑户姓名,反映出当时中原烧砖技术已南传至滇池周围,因此昆明东西寺塔和大理的三塔都是标志着唐与南诏,中原与边疆文化的紧密关系。西寺塔与东寺塔形制相同,不同者只在西寺塔无地宫。

由于地震的影响,昆明东西寺塔在明、清两代,都几经修葺。特别是光绪十三年的大地震后东寺塔还在原塔址以东重建;西寺塔虽未倒塌,却曾大修,在修复过程中,对塔之原状有所改动,如塔身每面开设佛龛,并在龛内供奉佛像。

据传说,两塔还有一趣事,明孝宗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昆明大地震,西寺塔倒坍,4年后,重建此塔,而营造蓝本悉依东寺塔。及至清道光十三年(公元1833年),昆明又复地震,此番是东寺塔倾坍,50年后(光绪九年),重修东寺塔,又按西寺塔式样复制,二塔互为蓝本,这在中国古塔史上恐无二例。二塔亦因此得以保持唐塔原样不变。


花开两支各表一支。先说说东寺塔,也即称觉照寺塔,或常乐寺塔,位于今书林街,也是昆明市政府的后院边上。此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新修的东寺塔为十三级,高40.57米。底座为正方形,底层南面辟有塔门,有地宫,深1.5米,原置木雕坐佛一尊,今佚失。二至十二层四面均有龛,各有石佛一尊。各层出槽以10层青砖叠涩出挑,第二层作犬牙棱角。第八层处最宽,以上五层急剧收分,全塔形如天弓,极具张力,线条流畅。
塔内有旋转达式木梯直通顶层,顶层设宝珠型塔刹,外围四只铜金鸡,即塔铜制“迦楼罗”4只,每只高达2.03 米,在西南、东北角“迦楼罗”喙内,各放管状口笛一枚,每当西南风起,“迦楼罗”“呜呜”鸣叫,声闻遐迩,另两只则不安口笛,以示其为雄性。惜乎口笛为风露所锈,早已不鸣。“迦楼罗”俗称金鸡,或金翅鸟,佛经称其展翅覆盖3确万里,全“浮堤”(世界)只容其一足,性喜食龙,为镇水患之神。昆明昔有盘龙江、金汁河、银汁河、海源河、宝象河、马料河6条江河纵贯而过,因水利失修,水患频繁,人多为害,故专设此物以镇水怪河妖。“迦楼罗”既为金鸡,此塔又称金鸡塔。塔刹为铜制,由相轮、伞盖、圆光、牟尼珠组成,贯穿于中心柱上。

1996年,塔下的居民彻底迁走,人们将东寺塔修葺一新,周围经过修缮平出了一个微型公园。但也就在这时,东寺塔已经明显倾斜了。据说是因为初建时塔基本身不稳,城市抽水过多。这座早已入围省重点文物的东寺塔跟世人们玩了一个黑色幽默,开了一个笑不出的玩笑。竖正它谈何容易!不如就把它当成昆明版的"比萨斜塔"吧。
再说西寺塔吧,位于步行街的另一端,过一条街道,一个幽静的文化公园之内。原在慧光寺内,慧光寺又称西寺,故名西寺塔,寺早毁。此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1984年重修时,在一塔砖上发现有:“天启十年正月二十三日段义造砖处题书”17个划字样。“天启”为南诏丰佑年号,其最未一年为859年。
现塔通高35.54米,塔形与大理崇圣寺主塔相似,为四方形、十三层密檐式空心砖塔。砖上印有汉文、梵文经咒和窑户印模。塔身第一级较高,每面宽6.95米,南面设券门,内有方形小室,形如方井倒置,直通顶部。第二级以上塔面渐宽,各层间距较短并均设券洞和佛龛,洞和佛龛两边设浮雕小塔。青砖叠涩出挑,外檐四角反翘,有别于中原的唐塔。至第八级面最宽,往上则逐渐收分,使塔的外轮廓呈现了优美的曲线形。塔顶与东寺塔一样,置有宝顶塔刹,四角各置铜金鸡一只。
西寺塔因地震倒塌于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五年后在原址进行一次大修,此后几百年虽经多次修茸,但毕竟再没有进行过毁灭性的大修。因此,西寺塔无论从用材,而是从外观来看,比光绪九年照原样重修的东寺塔更具古韵,说白了一点更让人感觉这些一座古塔,而东寺塔由于大修时采用了砂浆一类的现代建筑材料,我的第一感觉便是一座仿制品,古韵古风难以寻觅。我倒是觉得西寺塔应成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而东寺塔也就是云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将原是昆明一景的东、西寺塔挤压在嚣闹的都中,东、西塔也很知趣地悄悄缩在城市的一角,虽然曾在东西寺塔之间建立了一条步行街,但如今步行街店铺也是关门大吉,游人稀少,只有我这样的怀古游客才乐此不彼,而观光的游客大多去了大观楼,想要寻找些异域浪漫的又去了民族村、风情园,有多少人还会想到今天摩登的昆明市区还会留着南诏的遗韵呢。










野人老J于 2007-08-10 07:15:03 发表在分类:随走随拍
(49094次点击) | 标签:  



 评论
 · 发表新帖
 留言总数0帖 页次:1/0 每页:20条 


Power by 长城小站, Ver1.0 update at 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