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伦请进,关于射孔与箭窗的讨论
|
长城小站是由志愿者支持的公益性网站,无固定经济来源。2012年小站台历是由各方网友赞助图片、设计、印刷精心制作的纪念品,用于小站运营经费筹款。 欢迎您购买小站台历,支持长城小站与小站博客的发展。 |
|
看到您的帖子,意识到以前没有认真研究过上述概念,可能有犯人云亦云的错误。后来查了一些资料,有一些思考,与您讨论:
一、箭窗:
箭窗一词出处有:
戚继光《练兵实纪杂集》里提到造台法:
下筑基与边墙平,外出一丈四五尺有余,内出五尺有余。中层空豁,四面箭窗。上层建楼橹,环以垛口,内卫战卒,下发火炮,外击敌人。敌矢不能及,敌骑不敢近.
作为空心敌台的主要推荐者戚将军确定称为箭窗,我想箭窗一词可以没有什么异议了,现在一般的报刊、网上、学术著作中也都这么称呼。
另清代毕沅著续资治通鉴·卷第七十 宋纪七十提到
帝面谕以“三州地界,俟遣官与北朝官即境上议之。其雄州外罗城,修已十三年,并非创筑,且非近事。北朝既不欲,更不令续修。白沟馆驿亦须遣官检视,如有创置楼橹箭窗等,并令毁拆,屯戍兵亦令撤回。”
如果他这个"面谕“是依据史料来的话,那么楼橹、箭窗的概念至少宋代既有。
二、射孔
射孔一词如您所言,应是现代人的发明了,我想是应该是射击孔一词的简称了。现代武器都使用‘射击’作为动词。
在您提出问题以后,我查了一下,关于在长城垛口间用于攻击和观察的孔洞目前在报刊、学术著作、网络上被大量使用的称谓包括:射孔、射击孔、射口、射眼、箭孔、箭眼、箭口、箭窗、望孔、望洞、了望孔、瞭望孔、了望洞等等,比如:
罗哲文老师的《长城》一书中提到八达岭的长城城墙构造:
墙顶靠里的一面,用砖砌成高约一米多的宇墙(或叫女墙)。在靠外侧一面用砖砌成高约两米的垛口(即雉堞)。每个垛口的上都有一个小口叫做了望口,用来了望来犯的敌人。垛口的下都有一个小洞,叫做射眼,是用来射击敌人的。
(不过,我印象中很少见到有上下并列开口的)
董耀会老师的《明长城考实》中在具体的记述过程中用到了瞭望孔、射孔、箭孔等词汇。
《中国长城遗迹调查报告集》中有文章用到了瞭望孔、射孔等词汇。
箭眼查到的资料比较少,我查到的,一是西方的古代城堡的瘦长方形窗一般称为箭眼。
另外一个,在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第31出《缮备》里有:
[红绣鞋](众)吉日祭赛城隍,城隍。归神谢土安康,安康。祭旗纛,犒军装。阵头儿,谁抵当?箭眼里,好遮藏。
俺的古文功底不好,这个箭眼似乎是前面提的射孔的意思。汤显祖是万历年间的进士。
还有您提到:《明实录神宗实录》卷22万历二年二月戊午条提到箭眼。
从上述捉襟见肘的资料来分析,我想,箭眼一词可能是古时比较通用的词汇,但从现代来看,由于现代武器、防御工事的发展,人们对于“射击”的概念更易接受,所以射孔一词传播的似乎更多一些。另外,箭眼一词本身有类似于枪眼的歧义,可能是限制它被广泛使用的原因之一。
请阿伦指正,此外,您有没有比如email之类的联系方式?我有问题时可以向您讨教。
火箭人于
2003-04-09 13:26:00 发表在分类:
长城 中
(50558次点击)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