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岚晚晴
 山石嶙峋径中镶,岚飞云卷凝紫霜;晚舟无人归夜路,晴月如水挂西窗。 

2006-11-04 Sat

与罗老在赤城

长城小站是由志愿者支持的公益性网站,无固定经济来源。2012年小站台历是由各方网友赞助图片、设计、印刷精心制作的纪念品,用于小站运营经费筹款。
欢迎您购买小站台历,支持长城小站与小站博客的发展。
记不清什么时候知道罗哲文的名字了,本双休日有幸与罗老同在赤城两日,有了近距离的接触,感受到了前辈执着、坚韧的性格,以及严谨的工作态度。
罗老毕生从事文物保护工作,全国重大的古建到处都留下了他罗老的足迹,对古建的保护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罗老自己讲,他不到20岁就开始到处跑,已经跑了60多年,现在仍是马不停蹄。周六早上我们一起出发,罗老头天深夜才从山西赶回来,由于吕梁地区的道路不好,路上竟然颠簸了7个小时,耽误了航班,为了赤城之行,罗老决定在机场等候下一个航班是否有退票,如果没有退票就连夜乘火车回北京,就在飞机即将起飞前的20分钟,有人退票,使罗老顺利回到北京。而周六一大早又同我们一起踏上了去赤城的路。
经过3个多小时的奔波,我们一行八人中午到达赤城。罗老匆匆吃过午饭稍事休息,便催促大家出发。在赤城县委办公室及县博物馆人员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龙关镇。这里有一座古老的砖塔,名曰重光塔。

据李管长介绍,这座塔原始建为唐代,后明朝正统年间名将杨洪收复塞北山河后,在原普济寺旧址上重建,改名重光塔。今天普济寺早已不复存在,只有满目创痍的老塔孤零零地伫立在龙关镇的街上。为防止有人偷盗塔内的佛像,一层的塔门已经被封堵,要查看塔内情形只有借助梯子上到二层。镇上的人搬来一架铝合金梯子,抽出上半截,正好搭在二层塔门外檐。古建专家张之平第一个登上了梯子,看着颤颤悠悠的梯子,再看看残破的塔身,我在犹豫,这时只见罗老手扶梯子要上塔,周围的人一致劝说他不要上去,可罗老执意地踩上了梯子,众人见拦不住,就有人上去要扶他,罗老停在半空中,要下面的人不要跟上来,高高的梯子上有个81岁的老人慢慢地向塔门前进,塔下几十个人屏住呼吸默默地注视着这位无所畏惧的老人,我被此景深深地感动着,罗老顺利地进入了塔门,我扶梯子,踏着罗老的足迹,鼓起勇气,向上蹬。走到半截时,梯子随着身体的移动不断晃动,真担心此时梯子会突然折断或者翻倒,以至到了塔门才如释负重。
走进塔内,墙壁上仍留有壁画的痕迹,颜色已基本掉光,仰头上望,砖与砖的巧妙搭接,构成了精美的立体几何图案,塔的中心像一个通天的柱子,柱子的内部则是一直盘旋至塔顶的砖梯。塔心内比较黑,借助手电我们沿着螺旋状的台阶一直上到塔的顶层。罗工、张工在此不停地拍照,记录着其独特的结构。作为研究文物古建的专家,他们身临其境,亲自获取第一手资料,付出的艰辛超乎常人的想象。

在返回路上,罗老说,他差点两次捐躯古塔。一次是山西的应县木塔,为拍照,他坐在塔外的檐子上,为了拍摄更理想的角度,他的身体不停地往后退,突然感觉腰部被顶了一下,回头一看,已到达边缘,原来是檐脊上的小兽挡住了他。另一次是辽阳白塔,他踩在一块松动的砖上,一下子从二十多米高的地方跌落下来,而下面是一茅草屋,屋下是一片泥塘,方化险为夷。听着罗老这不寻常的经历,令人惊讶不已,很多很多的古建,我们在欣赏它的同时,不曾想过在维修的背后竟藏着这么大的危险。罗老说,搞古建是件很艰苦的事,一是古建的残破,二是古建多在偏僻地区。的确,探询古建的奥秘,延长古建的寿命,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濒危的古建处处隐藏着危险,六十几年来罗老就是这样上上下下,拍照、勘测、思考、研究,挽救了大量的古迹。
此次在赤城,我们跟随罗老寻访了锁阳关、北栅子城堡、独石口、龙门崖石刻、御夷古镇等,参观了赤城县博物馆。两天的行程非常紧,贯穿了赤城的南北,罗老每到一处都仔细认真的观瞧、拍照,涉水爬坡,不需要别人照料,虽然已是年过八旬, 仍然精神矍铄。
从罗老的脸上看不到旅途的疲劳、考察的辛苦,相反,只有他谦和的笑容。他的一生已与古建的研究和修复融合为一体,罗老是一个好人,是一个众口皆碑、处处都有神灵护佑的好人。

2005年9月18日


凤姐于 2006-11-04 17:31:24 发表在分类:走街串巷
(48569次点击) | 标签:  



 评论
 · 发表新帖
 留言总数0帖 页次:1/0 每页:20条 


Power by 长城小站, Ver1.0 update at 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