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人的老J
 从野人,到长城 

2004-09-01 Wed

走近黄峪口,领略野长城(一)

长城小站是由志愿者支持的公益性网站,无固定经济来源。2012年小站台历是由各方网友赞助图片、设计、印刷精心制作的纪念品,用于小站运营经费筹款。
欢迎您购买小站台历,支持长城小站与小站博客的发展。
2004年8月28日晨,我们四个考察小分队所包的面包在黑龙潭景区门口,右拐越过横跨白河的一座大桥,便驶进了一条较窄的柏油盘山道。两侧的山区风光更加迷人,一条溪流顺公路而下,被大坝所拦形成了一个近2米的洒水瀑布,大坝后面是一片绿树成荫的水潭,几辆小车泊在水边,数人静坐岸边,手持鱼杆,一派悠闲钓鱼场面。再往前行不远,一块巨大的指路牌立在路边,上书“西湾子村”。我们顺道左拐,进入了另一条乡级的柏油山道。山道虽然很窄,但乡乡通公路的政策,确实让我们体会到,如今进入再偏的山村,也不会颠簸难忍。

路的左边又是一个门坊,牌坊横匾为“智慧谷”,牌坊后便是我们的目的地——黄峪口长城所在地。继续顺着一条小溪而上,一片林木幽深的路边,车停了下来,右道山坡上的那个小小的村庄——不老屯转山子村,便是我们今天的起点。

黄峪口这段长城,西起不老屯的转山子峡谷的山峦,向东过峡谷后向北拐,在转山子村背后的山岭关公山南侧沿山势向东折,在冯家峪附近,随着山势的起伏,呈W型上下曲折而行,中止在上峪附近。这段长城北连古北口,向西过白河峡谷与黑龙潭附近的鹿皮关相连,折向西南后,经云蒙山南麓的五座楼,与著名的慕田峪长城连为一体,再向西南延伸便是箭扣、北京结、黄花城、西水峪、龙泉峪、居庸关、八达岭,最后从西南方向折向河北。这是京城的一道主要屏障,突破了这道长城,便可直插京北的平原地带。

村中一位纯朴的老大爷给我们指清了登山的路线,据他自己说,我们要登的那段长城村民也好久未登上过了,只有从村头的一条山道上先登上山脊,然后再沿山脊艰难地攀过去。顺着老大爷的指点方向,我们在村头公路拐弯处找到了登山的起点。山道的起点是一段人工砌成的台阶,随着小道的陡峭上升,台阶完全消失,而是在山坡上踏出的泥石道。小道沿山势盘旋而上,时而隐于林中,时而从巨石上攀升,一条极小的山中溪流漫过小道,滋润着坡上的林木。回首望去,村庄越来越远,远方的山岭越来越清晰,转山子村完全沉没在绿水青山之中。

这道山脊并不是太高,很快我们便到达了上面的哑口,山脊的西南方向,万仞悬崖边上突现一座敌楼,这便是我们今天考察的起点。突然,敌楼之上有人影晃动,阵阵笑声也从楼中传来,不大功夫,有二位中年夫妇从敌楼方向下撤,这时我们才知道,原来黄峪口长城不仅仅是我们知了,还有很多对此了解,不过他们仅是游览了悬崖边上的那个敌楼,仅仅是来休闲而已,对其他敌楼还是一无所知。

沿着山梁边上的一条小道,我们横切到那座敌楼,这也是我们今天考察的第一座楼,我们称之为黄峪口沟口北第一楼。山脊在此向南拐了个90度的直角,这座敌楼刚好位于山脊的转弯处悬崖边上,镇守着峡谷的惟一通道。敌楼基本保存完好,底部基座为宽大的条石,约为2米高,上部墙体为整齐的青色城砖。基座和四面墙体城砖基本完好,只有南侧顶部有局部分化。沿着一道人工堆砌的片石楼梯登上敌楼,敌楼内为空心结构,三车棚券,筒拱与边墙垂直,在南墙中心偏西的那个拱顶下有一架砖梯直达楼顶。这一段长城的敌楼基本上与我们所见的第一楼相似。顺着楼内的楼梯攀至敌楼顶部,顶部长满了杂草,几株小树扎根于此,楼顶四周围了一圈铁栏杆,栏杆之上生满了黑黑的铁锈。

站在楼顶之上,雨后初晴的湛蓝色天空,格外的晴朗,几朵白云飘浮其间。蓝天之下一道道绿色山峦跌宕起伏,一条条幽遂峡谷深不可测。向西南眺望,对面山岭层层梯田,山脊之上一条长城蜿蜒,越过一道道山峰向西北而去,几座敌楼屹立在山巅,与我们所处的敌楼形成钳形,扼守着一条幽深的峡谷。低头俯视峡谷,两侧长城的交汇处是一个大转弯,峡谷在此划了一个圆弧,向东直达密云水库,向北消失在莽莽深山之中。远处的密去水库,烟波飘渺,一座座孤岛浮于水面,雾气中与天色接为一体。

沿着这座敌楼东侧的山脊,可见第二座敌楼屹立于绿树茂密的山巅。密林之下,乱草之中,山脊上隆起一道明显的夯土层,没有城基,更没有城砖,因为长城关外峭壁高耸,根本无需建墙,便足以防止敌兵攻入,因这种建制是依山险而建,俗称连接二个敌楼的地段为“山险墙”。沿着隆起的山脊的夯土层,钻过一片片凌乱的杂草,我们终于到达了第二座敌楼。

这座敌楼构造与第一座基本相同,南北立面各有一门,但外墙面的风化程度比第一座楼严重,破损程度也严重一些。高高的基座之上,一扇拱形的楼门,离地足有2米以上,但通向楼门梯子或台阶全无,只有几块城砖垫在基座下。长啸踩着城砖,双手刚好可以撑住楼门的下檐,使足全身的劲,翻进了楼内,进行考察并采集GPS数据。楼的东西两侧是山脊的悬崖,楼东侧根本无法通行,楼西侧也是荆棘丛生。拨开西侧的荆棘,紧贴城楼,我们小心奕奕地钻到了山脊的北侧。北侧是一片松树林,软软的松针叶落满了地面,林下是一片稍微平缓的坡地。预计到前方道路更加困难,我们便在此进行补给并午餐。

果然,第二楼至第三楼的路线更加难行。山脊之上已完全无路可行,矮小的灌木,葳蕤的杂草,刺人的荆棘,还有一些横在中间的野藤,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我们小心地寻找着丛林中稍稀疏的环节,先是用登山杖试探路况,再用双手拨开枝条,然后双脚踩倒周边的粗枝条,强行开道向前冲去,实在手脚不够用,便用身体强行通过,扯断连在一起的根本无法用双手拉断的藤条或枝条。整个身体完全没于密林之中,无法见到天日,惟一辨别方向的就是不离开山脊,沿着山脊向前突进。

突然,山脊之上的丛林中隐约可见片石堆砌的墙体,我们拨开枝条走近细瞧,原来是一堵城墙,墙体约有2米的高度。墙体在此处拐了一个90度的直角,垂直于山脊的直角边只有1米左右的宽度,顺着山脊而行的墙体,在丛林中一直向前延伸。我们顺着墙体艰难地向前而行,本认为这仅是一段防御墙,突然,透过丛林的缝隙,一座坍塌严重的敌楼亮现在前方的山头之上,而这道城墙也一直延伸到敌楼的脚下。

这是我们今天所登的第三座楼,也是损坏最为严重的一座。整个楼几乎坍塌,只留下了楼中的二个拱,变成了一个半圆形的拱形楼。残留墙体长满了野草,远远望去似如一个背负绿草的山包,惟有留下的二个拱形孔,让人们想起这曾起是巍然的长城敌楼。

过第三座敌楼再向前行,近2米高的片石墙体一直沿山脊延伸,这时我们才明白这段片石墙便是连接敌楼的城墙。墙体高约2米左右,宽约1.5米左右,由于长年的坍塌风化,外墙高于内墙约半米,内外墙部分各宽约0.5米,中间是泥石混合的墙心。城墙的外侧是深不见底的绝壁深渊,内侧是2米多高的丛林灌木。这段城墙大多坍塌,内墙明显低于外墙,墙体上长满了杂草和灌木,根本无法通行。我们沿着墙内侧的丛林中,强行拨开枝条开道,这一段由于野树丛生,比前一段更加难行,粗硬的枝条韧性十足,拨开后强力反弹,给前行增加了许多麻烦。我们沿着似乎许久以前曾被踩踏过的痕迹,更加步履艰难地穿行。

不久,曾被踩踏的痕迹也完全消失,我们被陷于丛林中前进无路,后退不得,好在离开城墙不远,只好强行开辟一条路,攀上了近2米的城墙。这时的城墙虽然仍是杂草纵横,但毕竟稀疏了许多,只是一些树木的粗大枝条横于道中,需要不停地避让而行。城墙的外侧是令人目眩的绝壁,内侧是高于山坡近2米的墙体,在不到1.5米的城墙上,还长满了杂草和横七竖八的枝条。我们时而行走在外侧仅有不到0.5米外城墙上,拉住粗大的枝条侧身避让;时而下到低于外墙半米左右的内侧城墙上,踏着树枝或跨过枝条而过。我们非常小心谨慎地缓慢前进,稍有不慎或大意,便有掉下万丈绝壁或掉下内侧山坡的危险。好在外侧城墙比较结实,片石堆砌牢固,几乎没有松动,否则将会增大风险。而内侧片石就没有外侧那么牢固,松动较多,每脚踏上之前都得试探是否可以行走。我就因为稍有大意,踩翻了一块约30×10公分的片石,片石突然向内侧滑脱,整个身体连着背包翻下了落差约半米的城墙下,如果不时及时翻转身体让背包先着地,后果不堪想象,更为严重的是我已经跌到了下一落差约2米的墙体边上,如果再向前一点,我将落下2米深的丛林中,想起来真是后怕。好在一路有惊无险,我们终于到达了第四个敌楼下。

第四楼由于西侧山体的滑坡,有三分之一部分完全消失,剩下的三分之二部分微微向西倾斜,中拱西侧有局部错位,造成拱顶城砖少部分脱落。东侧的拱部保存较完好,箭窗基本完好。从中拱北侧的台阶登上楼顶,顶部有一座建筑,西南两侧全部倒塌,惟有东侧和北侧保存下来。四周仅存的雕花箭孔和了望垛口,完好如初,没有受到更大的破坏。楼顶长满了野果树,紫色的小野果压弯了枝头。

继续沿着山脊,我们准备到达下一个更高的敌楼。仍然是难行的城墙,仍然是灌木丛生,翻越一个较高的山岭后,突然,一道断崖挡住了去路。断崖造成了约10米宽的深沟,沟深约20米以上,要从断崖上跃过已不可能。后来据当地的老乡讲,在断崖前的丛林中有一条很久无人行走的小道,可下撤至沟底,沿后再沿坡上到对面的山脊上,可以迂回到下一个敌楼。站在断崖处眺望对面,长城向西绕了个大弯,然后顺山势折回东北向,在东侧冯家峪的北面呈一个W形走向,从山巅绕到山脚,又从山脚顺势至山顶,再折回一次山脚,非常类似于箭扣镇北楼处的牛犄角边,最后消失在莽莽群山之中。面对断崖,我们只好返回第四楼,先扎营,再议第二天行程。

此时已近18时,太阳缓缓地沉向了西部群山,西下的斜阳射在层峦的山脊之上,映出一道道闪亮的脊背,平行的脊背从转山村的谷底一直向上延伸,与那条东西走向的山岭相接。一天的行程,我们已从转山子村的正面,顺着山势绕到了村庄的背面。整个村庄处于群峰包围之下,陷于一个深深的谷底之中。黄昏中的村庄,一片寂静,既没有饮烟袅袅的景象,也没有鸡鸣犬吠的热闹,只是偶听几声村民招呼村童的喊声。村庄西侧的山岭之上,几抹射状的祥云,被染成了深红色,峡谷中的晚霞,虽然不是很壮观,但却透着一种特有的灵气。夕阳之下的东南方密云水库,一道道淡红色的浮云绕在天边,如同少女羞出的红晕。浮云与水面之间雾气蒸腾,淡淡的晚霞之色染红了天空。

一轮圆月在黄昏下从水库中升起,穿过了道道浮云,挂在残墙断垣边上的树梢头。随着太阳深深地沉入山的背后,月亮渐渐地照亮了天空,照亮了水库,照亮了山山峦峦。月光下的水库更具神秘之感,烟波浩渺的水面,泛着幽蓝色的暗光,一座座岛屿如同千舸竞帆,在波光中扬帆起航。正南方向的密云县城,万家灯火,霓虹闪烁,呈现一片带状的灯海。脚下的转山子村,一座座民房逐渐亮起了一盏盏电灯,灯光照亮了谷底的深处。月明星疏下的天空,北斗七星挂在长城之巅,微微的北极星仍然执着地指示着正北方的存在。


(未完待续)


野人老J于 2004-09-01 09:50:48 发表在分类:考察
(48391次点击) | 标签:  



 评论
 · 发表新帖
 留言总数0帖 页次:1/0 每页:20条 


Power by 长城小站, Ver1.0 update at 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