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飞如是说:我没有把那位不知名的勇士的事迹.....
察哈尔 于2005-05-09 01:48:50发表于长城小站2004年我对王雁说,是我们三团的战士杨仲山救出了那个日本小姑娘.她大为吃惊.呵,是这样呵?
王雁在她的书中写道:
冀连波1998年回忆:沙飞叫我去采访百团大战,给了我两个胶卷,还是过期的。战役第一阶段,周郁文把拍照任务交给我,事后才知道是沙飞的指示。8月20日晚10时,攻击信号弹升空后,枪炮声顿时大作,战士们跃出工事勇猛冲上前,那场面实在激动人心。
第一战役结束,8月25日我们赶到军区前线指挥部。正逢聂荣臻准备将三团在东王舍车站解救的两个日本小女孩,派人送还敌方,沙飞正在拍摄,拍了一二十张。当时围观群众多,他叫我维持秩序,免得影响拍照。他对我说,这些照片现实可能没有什么作用,也不是完全没用,几十年后发到日本,可能会发生作用。作为一个记者,能预料到他的作品在几十年后发生作用,没有政治头脑、政治眼光是不行的。事实完全像他所讲的。
李遇寅1980年回忆:聂荣臻写信给石家庄日本驻华北派遣军司令。他们用中文回封信给聂荣臻,收到小孩,对贵军人道主义精神非常感谢,将来和平后见面,定向你们致谢。信是沙飞给我看的。回信没发表。
《聂荣臻传》:石家庄日军收到这两个小孩之后,回信表示感谢。
1940年9月14日《晋察冀日报》发表“晋察冀社通讯稿”:《老乡:把这两个日本女娃娃送到敌人那里去!》。笔者从多方了解、求证,这是沙飞写的文章,是在收到日方的回信后写的。
八路军从战士到指挥官,对敌国遗孤的行为,充满了人道主义精神。沙飞被深深地打动了。他以一个新闻摄影记者敏锐的观察力抓住了这个有重大意义的历史题材。
1941年6月沙飞拍摄的这组照片中的2幅发表在《解放画刊》第2号,这是摄影科供稿、在华日人反战同盟晋察冀支部编辑的日文版画报。
1942年7月7日《晋察冀画报》创刊号发表《将军与幼儿》组照及聂荣臻的信。
沙飞在1947年1月3日《晋察冀画报》社摄影工作者在阜平县城南庄举行经验交流会上,介绍几点摄影采访经验时谈到:“1940年百团大战时我和李鸿年同志一起随部队出发到正太路去。当时了解部队的中心任务是,首先进攻井陉煤矿,之后进行爆炸,破坏工矿,于是决定我们的活动要先跟随步兵,然后马上转随工兵。当步兵顺利攻克井陉矿时,我们拍了攻入井陉矿的一些特写场面,等转到工兵时,便因天晚中止。第二天又赶上下雨,煤矿距我们住地还有一段路程,路面泥泞,对工作进行有很大阻碍。当时我坚持冒雨赶去拍照,李鸿年主张晴天后再去。他认为:第一,敌人不会来得那么快;第二,下雨对保护机子和胶片会不利。我不同意他的意见,我认为必须抓紧时间去拍照。后来我一个人去了,在雨中拍摄了工兵爆炸井陉矿的情形。当时我们就接到撤出战斗的命令,冒雨转移到另一个地区去。李鸿年很后悔丢掉了时机,没有完成拍照任务。这次经验告诉我们,新闻摄影工作人员应该抓紧时间,遇到重要材料,甚至要争分秒。当客观环境困难时,要顽强地以主观努力去冲破它,用战斗的姿态去坚决完成任务,工作中的犹豫会造成很大损失的。
再谈谈临时发生的一些动人材料,我们应该如何搜集、拍摄。
部队进入井陉城时,敌人大部全跑掉了,我们战士在进行搜查的时候,发现了一个遗落在这里的敌人的小孩子。战士们便把这孩子直接送到了我们的军事首长聂司令员那里。在我们撤出井陉之前,聂司令员亲自写了一封信,嘱咐一位老乡把日本孩子妥善地交给敌人。我们的战士在与敌人作战时是多么英勇,对敌人的仇恨是多么深啊!可是对敌人丢掉的一个小孩子却是宽大为怀的。这是一件大事,从这里可以具体地说明我们人民军队从战士到首长都明确俘虏政策,具有革命的仁慈。也说明了我们军队愈战愈强及具有最后胜利的充分信心。
当时我虽然拍摄了一些生动的材料,检讨起来,还很不够,因为
我没有把那位不知名的勇士的事迹——从在战场上发现幼儿,直到亲自送到部队首长那里,具体地生动地记录下来。这件事情,现在想起来还感到遗憾,值得在今后处理同样情况时注意。”
2004年王雁在我这里知道了当年救美穗子的战士杨仲山仍健在,立即与他取得联系。后来,王雁提供信息,中央电视台《抗战》记录片摄制组专门到天津采访了杨老。这也算替父亲完成了他一个未了的心愿吧。
2004年8月22日,王雁在深圳接到来自天津的杨仲山老人的电话,他声音宏亮地问王雁“今天是什么日子?”“不知道。”“1940年的今天,沙飞拍摄了《聂荣臻将军与日本小女孩美穗子》的照片。” 王雁流下了热泪。
沙飞拍摄的照片将历史的瞬间定格。沙飞的预言实现了。
编辑:一动不动
[ 返回 ]